回顾四十年以往,漫长生涯诗歌相伴
要想听专业的讲座,请到西郊沙龙来;要过精彩的艺术人生,请到西郊沙龙来。——九龙坡区作协主席罗雄华
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,11月12日上午,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,重庆新诗学会会长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傅天琳老师应九龙坡作协、重庆春声艺教集团旗下西郊沙龙的邀请,来到了位于杨家坪的西郊沙龙现场做了一场精彩绝伦的“诗歌漫谈”的分享会,本次诗歌分享会吸引了来自涪陵区、沙坪坝区、南岸区、九龙坡区等作家、诗人和文学爱好者近六十人到场聆听,本场分享会由九龙坡区作协主席罗雄华主持。
◼ 主 讲 嘉 宾
▲主讲嘉宾 傅天琳
傅天琳,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,重庆新诗学会会长。出版诗集、散文集、儿童小说集20余部。作品曾获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奖,全国首届优秀诗集奖,全国女性诗歌杰出贡献奖奖,《人民文学》、《诗刊》、《中国作家》、《星星》优秀诗歌奖,第五届鲁迅文学奖,冰心儿童图书奖。已由日本、韩国翻译出版诗集《生命与微笑》、《五千年的爱》。1988年入选英国剑桥《世界名人录》。
◼ 主 讲 内 容
▲活动现场 傅天琳分享自己创作诗歌的历程
诗歌来源于生活。让生活在诗歌中恢复它本来的诗意,这是吸引她一生的创造性劳动,她很庆幸自己从少年、到青年、到中年、到老年都深深沉浸其中。生活是立体的、全方位的,有深度、有广度的,是眼睛看得见也是看不见的,更是要用心灵去触摸的。诗人与生活既要沉于其中又要出于其外,若即若离,诗人的职责就要抛开这些表面的东西,挖掘蕴藏在其中的精神实质。在写作早期,因诗歌风格朴实、清新、有泥土气息,被称为“果园诗人”。从果园出发、到大海、戈壁、沙漠,天之涯地之角走了一大圈之后,带着满头白发回到果园,内心再次回到果园的时候,就像找到了根,找到根的诗歌立即气韵生动,就如同一片乐园,“果园给我了无尽的灵感,而诗歌将这片果园留于我心中,成为了我心中的灵魂家园”。
▲活动现场 傅天琳分享自己创作诗歌的历程
作为一个诗人,需要第三只眼睛,需要去发现,诗歌不是再现,而是去创造。通过在1979年参加上海访问团的经历,大兴安岭、北大荒、山东菏泽、青海湖等采风的经历,让自己心灵的空间,诗意的空间逐渐在这行走的过程中打开。在与他人的探讨中得出:一个人的认知世界是有限的,所以必须扩大自己的认知世界,这个扩大的过程也就是对自己的唤醒和打开的过程。 什么是好的诗?好诗即灵魂,是穿越时空的。以郑玲为例,在80岁时胸怀依然澎湃,依然需要诗歌增氧。在生命弥留之际还坚持自己诗歌的创作,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,对命运的抗争。一个表情、一个手势、或者嘴唇间吐出的一丝气息,记录下来就是一首诗,这样如血如泪的诗就说明了什么是真正的诗人,什么才是好的诗歌。
▲活动现场 傅天琳分享自己创作诗歌的历程
“当一个诗人飞过天空,只留下一个飞翔的剪影,当一片秋天的果实,只是很谦卑的低下头来,把自己深藏在绿叶之下”。不管是读诗还是读散文,一篇能感动我们的文章,会让我们觉得它的文字也是如此美妙。通过阅读,诗歌的语言是要向读者传递心里经验,新颖、准确、生动,要像山野的风活色生香,像流水一样清澈,像岩石一样有定力和重量。诗人是语言的创造者,不能踩着滑溜溜的语言无阻力行走,诗歌的高远境界才是诗人们超越字词的最高追求。
◼ 结 尾 致 词
▲活动现场 九龙坡区作协主席对本次讲座小结
在本次讲座结束之际,九龙坡区作协主席作了以下小结:
对傅老师的讲座,我的任何小结语言都是苍白的。太精彩了,讲座中出口多是诗句,不断有格言式的智慧的话闪耀其间。以至于只想着鼓掌和喝彩。
她以时间为线索,回顾四十多年的诗歌创作历程,不同时期的文学氛围,到各地采风代表性作品的诞生,个人与时代的关系等等。她从果园诗意出发,又怀着感恩回到果园,谈起与姐妹们的友谊,谈起曲折的人生。她那么情深义重,真诚坦然,对一些误会一笑置之,不乏幽默,她化一切际遇为财富的人生态度,很感染人。她带着我们一起激情浪漫,又深入思考。傅老师的诗歌是一座矿藏,我们今天只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。
听傅老师的讲座,我们又一次被唤醒和打开。让我们衷心感谢傅老师精彩的分享!也谢谢大家光临西郊沙龙。因为傅老师,我再一次自豪的说,要听真正的讲座,请到西郊沙龙来;要过精彩的人生,请到西郊沙龙来!
◼ 活 动 现 场
整场讲座现场气氛好,安静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,发出会心的笑声。
▲活动现场 大合照